My Blog List

Tuesday, May 25, 2010

摄影盛事的隐喻

来自夜行衣 2010-05-25 08:35:00

廖伟棠

摄影成为本时代最普及化的艺术宠儿,和复制技术的高速进步、花样百出固然有极大的关系,其实和人心的膨胀也有关,摄影从表面上满足了我们撷取、收藏一切的欲望,纵然它从不提醒我们这欲望根源自人心的贫困。

月初上北京,一半的原因是为了看摄影展览,顺便旁观人心。呼应世界最有名的阿尔勒(Arles)摄影节,北京新兴艺术区草场地办了个「阿尔勒在草场地」的大型联展,同时在草场地的不远处,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了也是最大型的马克•吕布(Marc Riboud) 回顾展。马克•吕布是记录中国最著名的法国摄影家,同时也是以实际行为影响中国摄影(比如说促成中国最大摄影节「平遥摄影节」)著名伯乐;另一端「阿尔勒 在草场地」的压阵重镇则是荒木经惟,他是新一代中国摄影家们的偶像,明星味道比马克•吕布强许多。北京东北,此两老暂成犄角。

原来主政广东美术馆的著名策展人王璜生,转任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 之后颇多大手笔,马克•吕布回顾展就是重头节目。虽说马克•吕布已经多次在中国展览他的中国(包括最近在香港大会堂的中型展览),但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广阔的弧墙上,挂满了百多幅尺寸大小不一的马克•吕布照片,不可谓不震撼。

最难得的是他摄于近几年的中国影像,形式多为彩色,主题主要是城市变 迁,其中几幅和拆迁有关的饶有意味:一幅是穿婚纱的女子以被拆房屋为背景拍婚纱照,我们可以从中解读出新旧两代的冲突,一代人信奉的另类美学,是可以建立 在另一代人遭受的损害之上的,当然也可以「和谐」式解读为生死循环、毁灭与延续(婚娶)的并存与不息。「拆」字作为中国发展的关键词,早已进入敏感的马克 •吕布的视野,也进入许多中国摄影师的视野,但马克•吕布一贯善于以最简单的手段达到最复杂暧昧的意涵,此可见一斑。

相对过于热闹的当代中国,最让人止步深思的,还是他拍摄的560年代景象。照片中的中国人表情或困惑、或痛苦、或迷醉、或执着,都能看出摄影师在按下快门一刻的感动和激情,在那个年代,被摄者和摄影者同样纯朴,让今天的观者惭愧。照片在朴素中流露着感伤,他曾经记录的那个中国也是这样,我尤其喜欢他1957年在广州的火车上拍摄的一个广东女人——我甚至觉得她就是我的外婆,34岁,依傍在木头椅背上,忧伤地陷入了未来的白日梦,我就是照片中她所未能触及的霞光,而马克·吕布按下快门的手指,就是连接时空的魔术棒。

此外就是他拍摄的70年 代,人们刚刚从窒息的空气中挣扎出来,眼中的笑容纯真,但还带有警惕,那是些朴素、认真,渐渐洗脱蒙昧的眼神。这种诗意是那些留连名山大川的中国摄影家永 远琢磨不到的诗意,因为它就由时光的流转和其中人的经历所构成。这是一种带着女性出神的凝视才能捕捉的瞬间,也许没有著名的布列松「决定性瞬间」那么准 确、关键,但却比他有更多暧昧的柔情。

那边厢,草场地艺术区香格纳画廊的荒木经惟凶猛许多,虽然也是暧昧,这暧昧却永远和欲望相关,即使是欲望早已横流的北京,也未能想象能够展出如此毫不掩饰但又惶惑人心的「情色」影像。捆绑、S/M、 学生服、男女老幼……五六百张赤裸裸黑白分明的幻相密集在一面大墙上,观者能感到的并非窥看风月的快感,反而是一种高潮过后的巨大虚无。这虚无也许日本人 早已习以为常,但对于中国当下的饮食男女,却是恐怖尤甚于情欲暴力的洪水猛兽,在肉体影像中穿插着的天空、枯花、小猫和废墟,就像一个个顿号,反复念诵着 「色即是空」。我曾如是想荒木的苦心:有多少人能感到这是一种悲悯?——对这些女性、对摄影者自己、对普天下世俗男女的悲悯。

这天来看荒木经惟的观众明显比去看马克•吕布的多,听说荒木展览开幕日挤满了小小的香格纳画廊,当然看热闹的人很多,但是我从网上看到许多青年摄影师的Blog上都记载了他们去「朝圣」的虔诚。毫无疑问,荒木所代表的「私摄影」对中国的「80后」、「90后」摄影师影响甚巨,他们也热衷于在相对封闭的空间里不厌其烦地记录琐碎的欲望、青春的贲张和狂乱,声色炫目,但是突然出现的一片深空中的静云,只能属于历尽沧桑的老头子荒木。这时我们再去看对面墙上那几幅罕见的用4×5大底片拍摄的温婉女子,彷佛把你吸进一个神秘的世界,那是属于被拍摄的「私」世界,荒木经惟引导出的是她们自身的力量。

从另一层面上去比较,八十年代末中国新冒起的一批纪实摄影师,深受马 克•吕布和他所代表的玛格南图片社的摄影风格和态度影响,相信摄影对社会的剖析和散文诗式描绘功能,成果其实颇丰,和侯登科《麦客》、吕楠《精神病人》、 杨延康《乡村天主教》等以人类学考察式的沉重记录不同,吴家林的云南系列、陆元敏的上海系列、王福春的《火车上的中国人》等是闲情偶记式的,凭借敏感的妙 笔生花作平凡世界的菜根谭式顿悟,但是论到对时代的敏感,还是不如马克•吕布。

现在异于前两种纪实摄影,风头正健的是受荒木经惟和快照美学影响的个人生活纪实。比较这三者的变迁,其实可看出社会价值观的变迁,摄影盛事其实是一个隐喻,这边是只堪回顾的旧理想,那边是沉迷难拔的新幻像,中间彷徨的国人,能否感到一点疲累了?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